從“消極避稅”到“陽光籌劃”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但是稅務部門總是擔心稅款流失,納稅人則希望發(fā)現網眼,為企業(yè)留存利潤。法律與道德在現實中時有碰撞,怎樣才能避免征納雙方走入極端,讓稅務籌劃登堂入室,做到陽光籌劃?
“只要不破壞這張巨網,征納雙方都遵循游戲規(guī)則,不能說只有國家收稅才高尚,追求企業(yè)稅收利益就應該受到譴責,法律范疇的問題不能拿道德標準去衡量?!?天津財經大學會計系教授蓋地的一席話,引起2005MPAcc《稅務籌劃》天津財經大學研討會參會人員的熱烈討論。稅收籌劃到底是什么,如何看待矛盾雙方?
企盼陽光我國“稅收籌劃”從萌芽到成長不過十多年,從遮遮掩掩的“消極避稅”到納稅人強烈呼喚的“陽光籌劃”,始終難以登上大雅之堂。長期以來,我們在描述稅收管理征納雙方的權利、義務時,更多強調了公民的納稅義務,而忽略了作為納稅人的稅收籌劃權。從維護納稅人自身權益出發(fā),通過納稅人群體的集體博奕,對稅收政策做出理性反應,這與偷稅、騙稅等非理性行為相比,其交易成本要低得多,但是為什么稅收籌劃在我國卻障礙重重呢?
據報道,深圳市福田國稅局的統(tǒng)計顯示,該局平均每天向企業(yè)開具罰款通知書達300余份。因逾期申報被罰款的占70%,發(fā)票適用違規(guī)的占10%,變更逾期申報的占15%.2005年企業(yè)所得稅申報時限提前5天后,許多企業(yè)沒有關注公告和通知,截至4月底,福田國稅局7000多戶納稅人已有6000余戶因逾期申報而被罰款??梢娨婪抖愂诊L險,加強企業(yè)財務人員的稅收籌劃意識,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至關重要。
企業(yè)稅收籌劃實質上是企業(yè)管理大系統(tǒng)中的子系統(tǒng),無論是企業(yè)外部的政治、經濟、金融、技術、市場等方面的變化,還是企業(yè)內部的生產、組織、人員的變化都跟企業(yè)納稅籌劃有直接或間接的利害關系。能否把握住企業(yè)內外環(huán)境變化的趨勢,趨利避害,已成為企業(yè)稅收籌劃成敗的關鍵。湖南大學會計學院譚光榮認為,許多企業(yè)之所以陷入超額稅收負擔或避稅不成反被認為是“偷稅”,就是因為沒有系統(tǒng)掌握稅法知識和從戰(zhàn)略管理的角度從長計議。而有些企業(yè)則審時度勢,融會貫通稅法知識,既獲得了稅收利益,又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從戰(zhàn)略高度重新認識企業(yè)稅收籌劃,以戰(zhàn)略的眼光進行企業(yè)稅收籌劃是時代的需要。
企業(yè)的稅收籌劃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同樣受內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影響。納稅人依法納稅、依法籌劃的理念與意識固然重要,但是我們卻不能忽視外部環(huán)境,特別是政府意識。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財政系老師黃鳳羽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研究所研究員馬蔡琛一致認為,目前一些稅務官員對稅收籌劃在我國社會轉型期的特殊作用認識不足,稅務部門對稅收籌劃比較普遍的態(tài)度是低調處理。有些地方稅務機關雖然依法成立了反避稅機構,但在具體操作時,很容易把稅收籌劃與偷稅混淆起來,甚至認為稅收籌劃就是偷稅。這種觀念上的偏差認識,阻礙了我國稅收籌劃市場的進一步發(fā)育與成熟。稅收籌劃從根本上保障了納稅人的繳納稅款權,但是我國現行稅法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稅收籌劃權,因此有必要以稅收基本法的形式,盡快明確稅收籌劃權是納稅人的一項基本權利。
陽光籌劃如果我們能夠跳出稅收籌劃的具體方式與操作手段等技術性層面,將稅收籌劃融入這十多年來中國的稅收的法制化進程乃至陽光財政建設與公共財政構件的大背景下來加以考察,那么它對于構建現代政府治理與市場經濟建設的意義,也就遠遠不止于合法降低納稅人的稅收負擔。
我國加入WTO后,更多的外國企業(yè)來我國設立分公司,從事各種經營活動。從經營的角度來講,跨國公司可以降低成本和風險,從稅收來說,它卻成了 避稅的避風港。
這些跨國經營者為了擾亂稅務部門的視線,將避稅和逃稅行為交織在一起穿插進行。稅務官員很難在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之間劃一條涇渭分明的界限,于是跨國納稅人的潛在收益也隨之增加。由于逃稅在各國均屬違法行為,許多跨國納稅人已意識到逃稅行為一經敗露,對其公司造成的損害遠遠大于逃稅帶來的利益,因此轉而研究各國稅收間的差異和法律上的漏洞,以合法的方式逃避稅收以減輕稅負,這使得國際避稅手段的運用越來越廣泛,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
為了吸引外資,引進先進技術,我國在涉外稅法中規(guī)定了各種優(yōu)惠政策諸如減免稅期、差別稅率、虧損彌補、再投資退稅等,納稅人往往利用稅收優(yōu)惠政策進行避稅。加入 WTO后,國內市場蘊含的巨大商機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yè)來我國設立辦事處,從事各種經營活動。對此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鐘秀琴表示,有些外商投資企業(yè)雖在我國設立了辦事處,但卻不通過辦事處直接在我國采購物資或銷售商品。由于我國不采取“引力原則”,即外國企業(yè)在我國有常設機構,但從我國所得與上述機關無關,不計入常設機構應稅所得,這樣就逃避了納稅義務。有的外企通過代表處代購物資,期間發(fā)生的費用不進行分攤,全部由代表處承擔,以沖減其營業(yè)利潤,逃避稅收??鐕案呤帧北軐嵕吞摚扇×朔N種避稅的手段,對此稅務機關只能望洋興嘆、束手無策?,F在更多的跨國管理咨詢公司正涌入國內市場,國內稅收籌劃專業(yè)機構與人員如不迅速提高從業(yè)能力搶占國內市場,到時只能慘失街亭,淚濕長衫。
美國斯蒂格利茨說過,稅法正是在政府和納稅人的不斷較量中演進,每當一種減少稅收的新方法被發(fā)現,稅法就會被修正,以補其中的漏洞,但是新的漏洞不可避免地又會被發(fā)現,相應的又會有另一次修正。稅收博奕無止境,堵住稅法漏洞、兩稅盡快并軌、完善稅法修訂已迫在眉睫,同時各級稅務機關也應盡快從“單純完成收入計劃”轉向為納稅人服務的“服務型組織”,引導我國稅收籌劃有序平穩(wěn)發(fā)展,才會為中國稅收治理結構的法治化進程,提供一個“陽光籌劃”的注解。
下一篇:企業(yè)忽視納稅籌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