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yè)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yōu)惠

安卓版本:8.7.50 蘋果版本:8.7.50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線:點擊下載>

知識點:中級《審計專業(yè)相關知識》財政學的一般原理(第一節(jié))

來源: 正保會計網校 編輯:小辣椒 2021/03/11 09:30:04 字體:

為幫助大家對中級《審計專業(yè)相關知識》的學習,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正保會計網校2020年中級《審計專業(yè)相關知識》輔導班老師講解的講義內容。

下文為2020年中級《審計專業(yè)相關知識》第一部分第二章第一節(jié)的知識點,還未開始2021年中級審計師考試備考的同學可參考以下內容,提前學習,其他章節(jié)內容小編將為大家陸續(xù)更新,請大家持續(xù)關注!

知識點:中級《審計專業(yè)相關知識》財政學的一般原理(第一節(jié))

第二章 財政政策分析

第一節(jié) 財政學的一般原理


知識點: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失效

(一)市場效率與市場失靈

1.市場效率

理論上,完全靠市場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就可以實現(xiàn)資源最優(yōu)配置,市場效率是指在完全競爭狀態(tài)下所達到的帕累托效率。

(1)帕累托改進:可以通過資源的重新配置,達到使一個人的境況變好而不使其他人的情況變壞的結果,即社會福利存在進一步增進的空間。

(2)如果社會福利已經沒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說明資源配置已經實現(xiàn)帕累托效率。

2.市場失靈(市場失敗)——市場機制不能有效配置資源

(1)市場失靈的原因

①市場勢力:壟斷和自然壟斷;

②市場殘缺:公共物品、外部性、信息不對稱;

③市場功能缺失:分配不公平、經濟波動、優(yōu)質品或劣質品。

(2)市場失靈導致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缺陷具體表現(xiàn)

①收入與財富分配不公;

②外部負效應問題;

③競爭失敗和市場壟斷的形成;

④失業(yè)問題;

⑤區(qū)域經濟不協(xié)調問題;

⑥公共物品供給不足;

⑦公共資源的過度使用。

3.克服市場失靈的手段:借助市場機制以外的力量予以校正和彌補,即要實行政府干預,由國家采取相應的經濟政策來加以調節(jié)。


(二)公共物品與公共需要

1.公共物品

(1)基本屬性(區(qū)別于私人物品的標志)——非競爭性、非排他性

①消費或使用上的非競爭性

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來,新增消費的額外成本為零(增加消費者數(shù)量不需要額外增加生產成本),即提供公共物品的邊際成本為零,或者說,增加一個人的消費不會減少其他人對該物品的消費。

例如,某個人收聽廣播并不影響他人收聽廣播。

②受益上的非排他性

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帶來的利益時,技術上很難將那些不愿付款者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圍之外,同時也可能形成“免費搭車”現(xiàn)象,即免費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例如,某個人無法阻止他人去同時收聽廣播。

(2)純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

①純公共物品:同時具備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并具有非分割性,即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前提下,由眾多的消費者共同享用,一般由政府提供,如國防、警察、廣播電視、燈塔、高速公路等。

②準公共物品:具有公共物品部分特征、介于私人物品和純公共物品之間


自然壟斷非競爭性、排他性;如學校、醫(yī)院、有線電視、不擁擠的收費道路等
公共資源競爭性、非排他性;草原、森林、礦藏、野生動物、擁擠的不收費道路、空氣和水等

(3)單純依靠市場的調節(jié),由私人部門生產公共物品通常不能使其產量達到合理的水平,往往會使公共物品的產量低于所需要的數(shù)量。公共物品生產和供給的方式有三種:

公共生產公共部門生產出公共物品,然后由公共部門向社會提供(包括物品和勞務),如政府的純公共物品,特別是行政部門
私人生產由政府購入私人產品,然后向市場提供
混合生產在性質上接近于私人產品的準公共物品,為了平衡獲益者與非獲益者的負擔,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益,政府采取類似于市場產品的供應方式,即按某種價格標準向消費者收費供應,如醫(yī)療保健

2.公共需要

(1)特征

非加總性社會公眾在生產、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人人有份的個人需要或個別需要的數(shù)學加總
無差異性不以人們的地位和收入為分界限,無差別地由社會成員共同享用的需要
非對稱性不遵循市場等價交換原則,各社會成員的付出(如交稅或付費)與其所得是不對稱的
外部性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具有外部效應,個別或一些社會成員享用這種公共物品時,并不排斥其他社會成員的享用,即不具有排他性
社會剩余產品性滿足公共需要的物質手段只能來自社會產品的剩余部分
整體性公共需要是由所有社會成員作為一個整體共同提出的公共物品,其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
強制性公共需要只能由政府憑借行政權力,強制性地對社會成員征稅獲取財力之后提供公共物品

(2)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區(qū)別

①符合公眾共同利益;

②私人不能滿足(或私人不愿提供);

③根據社會利益應該由國家提供或壟斷。

(3)公共需要按照先后次序劃分為三類

①國家機器運轉的需要,包括政府、軍隊、司法等——國家實現(xiàn)政治職能的需要;

②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社會保障、環(huán)境治理等方面的需要——社會再生產方面人的再生產的前提條件和必要條件;

③農業(yè)、工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及其能源、交通等基礎產業(yè)和基礎設施的需要——社會再生產方面物質再生產的前提條件與必要條件。

(4)公共需要按性質不同可以劃分為兩個層次

①純社會公共需要:執(zhí)行國家政權職能和某些社會職能的需要,如公安、司法、國防、外交、行政管理以及普及教育、衛(wèi)生保健、基礎科學研究、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

②準社會公共需要:介于純社會公共需要和個人需要之間、在性質上難以嚴格劃分的一些需要,如高等教育。

(三)政府干預與政府干預失效

1.政府干預(國家干預)——主要表現(xiàn)為政府利用經濟政策、經濟法規(guī)、計劃指導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對市場經濟的有效運作發(fā)揮調控作用。

(1)特點

①宏觀經濟調控的主體是國家而不是具體的經濟活動主體;

②調控的主要方式主要表現(xiàn)為經濟政策,它是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法律制度化表現(xiàn),是一種“政策性法律”;

③由于宏觀經濟調控多以政策性出現(xiàn),因此調控的效力多為引導和鼓勵;

④調控以社會整體經濟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歸結點,體現(xiàn)出綜合性。

(2)政府干預經濟的主要階段

①“夜警政府”階段:主張自由放任,強調政府不干預經濟。

②“全能政府”階段:政府被賦予了 “宏觀經濟調節(jié)” 或“宏觀經濟管理”的職能,以彌補市場的體制性“缺陷”。

③“有效政府”階段:有效政府是一個制度效率、配置效率和技術效率很高的有限政府、法治政府、分權政府,通過有效的政策解決市場失靈問題、促進社會公平。

2.政府對市場失靈的糾正

(1)外部性與政府干預

①外部性:單個家庭或廠商的經濟活動對其他家庭或廠商的外部影響,也稱為外在效應或溢出效應,具體分為正的外部性和負的外部性。

正外部性的極端情況是公共物品,如國防。

負的外部性(外部不經濟)是指某個家庭或廠商的一項經濟活動給其他家庭或廠商帶來的危害,其私人利益大于社會利益,會造成整個經濟的資源配置不能達到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

②政府干預措施:征稅和補貼,企業(yè)合并,明確產權,政府直接管制等。

(2)不完全競爭與政府干預

①不完全競爭:生產者或消費者能夠左右一種商品的價格,即出現(xiàn)市場壟斷,包括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完全壟斷等。

②政府干預措施:配給、價格控制、稅收和補貼政策、法律法規(guī)、行業(yè)國有化等。

(3)不完全信息與政府干預

①不完全信息所導致的市場失靈主要表現(xiàn)為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②政府干預措施:在信息方面進行調控,減少信息的不完全性和非對稱性。

3.政府干預失效

(1)政府干預失效的表現(xiàn)和原因

①政府決策無效率:信息不足或失真、官僚主義、決策程序等;

②政府機構運轉無效率:政府職能的“ 越位” 和“ 缺位”、尋租行為等;

③政府干預無效率:短缺或過剩、缺乏市場激勵、政府政策的頻繁變化。

(2)克服政府干預失效的途徑

①改革公共決策制度減少和避免公共決策失誤;

②引入競爭機制改進政府效率;

③有效約束和監(jiān)督政府開支抑制政府盲目擴張。

知識點:財政的職能

1.資源配置職能

2.經濟穩(wěn)定與發(fā)展職能

3.收入分配職能

以上內容均來自正保會計網校2020年審計師輔導班老師講解內容,成為付費學員就可查看更多講義、習題與課程!網校老師幫你抓重點、提煉考點!快去入手吧!立即購買>>

相關閱讀:

中級《審計專業(yè)相關知識》各章節(jié)知識點講解匯總

點擊圖片查看課程↓↓

審計師2021年輔導課程

推薦閱讀:

審計師證書含金量如何?就業(yè)前景好嗎?

想報名中級審計師 必須先通過初級審計師考試嗎?

回到頂部
折疊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00 - m.8riaszlp.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