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1 15:01 來源:王棣華
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眾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造就了燦爛的華夏文化。這一時期的理財思想也是濃墨重彩,對當代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春秋初期杰出的政治家管仲,其理財思想至今仍有參考價值。從《國語·管仲對桓公問》:“管仲對桓公問”中我們發(fā)現(xiàn),管仲已有專業(yè)化分工思想,認為這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管仲基于治國圖強的政治考慮,在初見桓公時,即提出了將本國人民分為士、農、工、商四大類,并提出人應分類別按專業(yè)聚居在固定地區(qū)的主張。在管仲看來,職業(yè)分類的世襲性和聚居地區(qū)的固定性,將使社會分工必然具有自然性、持久性和專業(yè)化的特點。既然做到了“士之子恒為士”、“工之子恒為工”、“商之子恒為商”、“農之子恒為農”,就能保證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生產效率的再提高。在行業(yè)分工的社會環(huán)境里,人們“相語以事(利)”、“相示以巧(賴)”、“相陳以功(知價)”。如此世代相沿成習,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無疑是有利的。
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晏嬰是齊國三代名相。他一生謙讓自持,尤以節(jié)儉力行著稱于世,其理財思想有頗多可取之處。從《左傳·襄公二十八年》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他的一些先進的理財思想。晏嬰認為,個人獲得或追求物質財富,要有一個社會倫理限度,只有在一定的“德”的限度內,個人財富才可長久保持;超過一定限度,財富則十足為害。這正如“布帛之有幅”一樣,決不可漫無邊際。晏嬰的這種“倫理的財富觀”是很值得稱贊的理財思想。
孔子的財務分配思想對后世及至當今社會同樣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春秋末期,財富分配不均,貧富對立已成為引人注目的社會問題。孔子認為,無限度地追求財富,會因得失而發(fā)生怨恨,貧窮也不免要發(fā)生怨恨。因此,他反對財富過分集中,反對對人民的過分壓迫和剝削,提出了“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的分配主張。孔子之后的許多進步思想家反對貧富不均的言論,乃至后來農民起義呼喊的“均貧富”的口號,應當說或多或少地來源于孔子的財物分配思想?鬃拥乃枷胫袧B透著量入為出的理財思想,對統(tǒng)治者而言要以義制利,以禮制欲;對百姓而言要勤勞致富。主張節(jié)儉,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應當節(jié)約?鬃舆看到“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的關系,國家集聚太多的民財,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孟子的理財思想也有許多獨到之處。他主張先義后利、財務誠信。他說:“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如果不先義后利,一味重利,則國家必然危機。他說:“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相利而國危。”由于沒有制度和道德約束,人們就會不擇手段追求利益。他說:“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厭。”他強調:“田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這種以義為本的先義后利財務倫理思想對當前財務倫理缺失,財務協(xié)調失范具有重要意義。另外,孟子的誠信學說也很有意義,理財也應當講誠信。他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只有講誠信,才能真正理好財,不講誠信,最終不可能把財理好。他主張和諧的財務關系觀。孟子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倫關系思想對于處理好財務關系有重要意義。他主張一切經(jīng)濟活動都要建立在和諧“人倫”關系之上,實現(xiàn)人與人財務關系的和諧,即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曰:“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和諧的財務人倫關系有利于尋求和鎖定一種“敬業(yè)樂群”的倫理理財規(guī)范,有利于理財主體從自身利益最大化向相關者利益最大化轉變。他還主張理財要有財務操守。孟子認為人應該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氣概,這是一種“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這是一種可貴的倫理力量,即在理財活動中要有財務操守,理財一定要講道德,要追求公利而非私利,要有“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創(chuàng)天下之大道”之理想境界。他還主張“黜奢崇儉”。孟子說:“儉節(jié)則倡,淫佚則亡。”要有“節(jié)用而愛人”的理財思想,要知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孟子說:“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財物的用度要有正當說法,禁止民眾鋪張浪費,才是合理的理財方法。他認為應當“以功求食”。孟子說:“子何以其志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在孟子看來,“功”和“食”的關系是投入分配關系,有功則可得食,無功則不得食,勞動之間要“通功易事”,通過知識與文化來換取自己所需的物質生活資料。《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記述的是孟子財務管理思想中恒產概念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也體現(xiàn)了其生產要遵循客觀規(guī)律的理財思想。正如孟子說:“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不?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按孟子的說法,“有五畝大的宅基地,房前屋后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上絲綢的衣服了;不錯過家禽、家畜的繁殖時機,七十歲的人就可以經(jīng)常吃肉了。辦好教育,人們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了。”這些思想,對于我們企業(yè)搞好財務管理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孟子·滕文公章句上》記述了孟子的分工與等價交換的理財思想。認為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分工是歷史的必然,分工有助于提高效率。認為商品有不同的價格是正,F(xiàn)象,即“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商品交換只能是等價交換。
荀子,戰(zhàn)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其理財思想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陡粐肥恰盾髯印分械拿,集中反映了其政治、經(jīng)濟治國及理財思想。他說:“足國之道,節(jié)用裕民,而善臧其余。節(jié)用以禮,裕民則民富,民富則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則出實百倍。”“禮者,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而“人之生,不能無群。群而無分則爭,爭則亂,亂則窮也。”“隆禮”和“明分”是節(jié)用的精髓。荀子反對墨子的“節(jié)用”、“非樂”的概念,指出其“賞不行”、“罰不威”的嚴重后果。并以古先王圣人的行為,將“禮”和“分”與“天下泰而富”掛起鉤來,是其思想的獨到之處。其實西方現(xiàn)代管理理論關于人類行為的x理論、y理論,荀子早就有所闡述。他說:“事業(yè)所惡也,功利所好也,職業(yè)無分;如是,則人有樹事之患,而有爭功之禍矣。”意思就是“履行義務是人們所厭惡的,享受權利是人們所喜歡的,如果人們所從事的職業(yè)沒有明確的劃分,那么人人都會為建樹不起自己的事業(yè)而憂慮,并且會有爭奪功名的禍患。”關于財務制度,荀子的見解也很獨特。他說:“凡主相臣下百吏之屬,其于貨財取與計算也,寬饒簡易;其于禮義節(jié)奏也,陵謹盡察,是勞國已。”說的是一個國家的君主宰相及其各級官吏,對財物收支的計算如果手續(xù)寬松,簡便易行,而對于禮義制度卻又嚴明謹慎、詳細具體,那么這必然是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了。
墨子的理財思想主要集中在他與門人合著的《墨子》一書中。具體有以下幾點:一、主張增強國家財力,“官府實而財不散”,進而達到“官府實而萬民富”的目的。其宏觀財務思想仍有借鑒意義。二、認為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主張保護私有財產。“下強用事,則財用足矣”,“賤人不強用事,則財用不足”,他反對不勞而獲。三、主張“義利”。“利”被看作社會倫理的基礎,義的標準在于是否有利于他人,利于他人為義,不利于他人為不義。四、主張消費“節(jié)用”,無論是公共消費還是私人消費,都應當“節(jié)用”,他有強烈的降低成本費用意識。“節(jié)儉則昌,淫佚則亡”,“力時急則自養(yǎng)儉,生財密其用之節(jié)。”墨子的理財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節(jié)用”上。主張兼愛、節(jié)用、尚賢、尚用、非攻、非命等,生活儉樸,注重實踐,強調紀律,富有犧牲精神,在先秦諸子中是最接近平民的。墨學與儒學統(tǒng)稱為顯學,在當時思想界影響很大,秦漢以后逐漸衰落,幾至湮沒。但近些年來又呈振興之勢,其在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價值,被認為超過任何一家一派。節(jié)用的內涵,一般人多理解為節(jié)儉財物,實際上墨子的解釋則更重在提高生產效用,即把節(jié)用與生產緊密聯(lián)系起來。同時,他還將人口與生產結合起來考察,把種種損傷人力之事都看作“無用之費”,認為“圣人為政必無此”。可見,墨子講“節(jié)用”,不僅在于抑制浪費,而且在于發(fā)展生產,在于把節(jié)用當作解決經(jīng)濟問題的主要手段。這種觀點在先秦諸子中是少有的。墨子曰:“圣人為政一國,一國可倍也;大之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國家去其無用之費,足以倍之。圣王為政,其發(fā)令、興事、使民,用財也,無不加用而為者,是故用財不費,民德不勞,其興利多矣。”他還認為,無論制造什么物品,都要講求效用,這樣,花錢財不浪費,百姓才能不過分操勞,興辦的好事才能更多。
《管子》中多次出現(xiàn)過“計數(shù)”一詞,是指“計算數(shù)據(jù)并進行籌劃”,具有理財含義。《管子》一書已有了防范財務管理風險的思想。理財如果不知道收入是多少,便會造成財務混亂,甚至發(fā)生收入枯竭的危險,各項開支如果不事前籌劃,事后準確記錄、檢查,便會出現(xiàn)貪污浪費,入不敷出,造成財務風險!豆茏印芬粫啻螐娬{理財要“明法審數(shù)”。“明法”即理財要有制度。“審數(shù)”對各項收支進行審核,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防止舞弊和差錯!豆茏印芬粫呀(jīng)很清楚地知道人的自利性一面,需要財務制度約束。從而達到“法立數(shù)得”之目的!豆茏印纷⒅剡\用計數(shù)方法進行理財活動,提出了運用若干必要的計數(shù)指標來檢查財務政策的執(zhí)行情況和考核、評價理財效果。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是《管子》各篇的指導思想,認為財富的創(chuàng)造來源于勞動與土地。《管子》已經(jīng)意識到市場的作用,理財要注意市場信息。“聚者有市,無市則民乏”,“市者,可以知治亂,可以知多寡”。同時,《管子》認為市場交易應公平競爭,不能被人操縱。明確指出,“非誠賈不得食于賈”,“非誠工不得食于工”,“非誠農不得食于農”!豆茏印愤提出了運用貨幣和價格,積貯財物、流通財富以達到開源的理財思想。“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黃金刀幣,民之通施也。故善者執(zhí)其通施,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以得而盡也”;“凡將為國,不通于輕重,不可為籠以守民,不能調通民利,不可以語制為大治”?梢姟豆茏印穼⒇敭a的積聚和流通看作是理財?shù)闹匾侄魏椭螄竦拇笥嫛!豆茏印返睦碡斔枷胫幸舱J為節(jié)用非常重要,作為君主要有六務四禁,六務之首即為節(jié)用!豆茏印愤反對奢侈浪費,認為“國侈則用費,用費則民貧,民貧則奸智生,奸智生則邪巧作”!豆茏印氛J為在理財活動中,“不知量,不知節(jié),不可謂之有道”,即過分消費或儉用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節(jié)用。怎樣才能節(jié)用呢?《管子》認為節(jié)用的關鍵在于“度”的把握上,這里的“度”指的是“標準和制度”。必須“審度量,節(jié)衣服,儉財用,禁侈泰,為國之急也”。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yè)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fā)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